官方吉林快三软件
  • 首页
  • 官方吉林快三软件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首页
  • 官方吉林快三软件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
栏目分类

  • 官方吉林快三软件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
热点资讯

  • 周琦26+13超级两双创3纪录, 直呼带不动, 北京北汽3人成罪人
  • 碧玉雕刻遗珍(3)
  • 51信用卡(02051)完成配售合共4.76亿股 净筹约690万港元
  • 人间四月天 春归有觅处--在《古今石油和化工人(第一辑)》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_报告文学_中国_工
  • 知名学者:大部分高校没必要搞科研,应当把资源还给教学!

新闻动态

《血气分析六步法》速记口诀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6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作者:梁凯峰

单位:长治市中医医院

血气分析六步法有多烧脑,临床医生想必都深有体会,文字、漫画、表格、趣味解析,可谓长枪短炮,功夫下了不少,感觉这回是真整明白了,正待纵横捭阖于急危重症之间,但真拿张血气单子过来,又开始云山雾绕,仙气飘飘,于是乎,碰到查血气不得不绕着走,真被学弟学妺拉来解读一张单子,也只好能简则简,避重就轻。

那有没有啥傻瓜型的记忆方法,可以不用对着单子沉吟不语,也不用背过脸去再查资料呢,咱既要敢往深水区走,又不能分析半天是错的,就只要三下五除二又快又准,简单粗暴?这方法以前没有,但以后有了,搬个小板凳,坐稳扶好,开车。

第一步:根据Henderson简化公式 [H+]=24×PaCO2/HCO3- ,评估血气数值是否一致可靠

关于这一步,很多文章还在讲,以后记住,这个步骤是20多年前的产物,现如今可以不用再提了。

这步是怎么来的?以往用的是半自动血气分析仪,测出pH和PaCO2后,还得通过酸碱卡或酸碱图去查HCO3-,稍不注意,查出的HCO3-就可能出错,但随着技术的进步,现在临床上都已经是全自动血气分析仪了,各项参数值都由仪器自动打印,因此pH、PaCO2和HCO3-三个变量之间,必定符合Henderson简化公式,一般不会出现误差,这时侯再用公式去验算,已无必要[1],当然,很多考试中,题目可能来自假想,但既然是在考试,那就无论对错一定要填个答案,即便此时数据不符合内在一致性,那也是个无可奈何。

第二步:根据pH值判定,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

这步也不用提了,这个步骤太过简单,连村口树底下坐着的张大爷也知道,后面风景多多,开车,走!

第三步:结合病史并根据pH、PaCO2变化方向判定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

好,这里咱得停一下,那怎样叫个“结合病史并根据pH、PaCO2变化方向判定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”呢,连说起来都感觉挺拗口,看下表:

图片

摘自[《速判血气分析结果的“独家秘笈”,无需任何公式!》,作者:王生成]

看是看懂了,问题是记得住吗?不好记?来,跟我一起背:

P下C下代酸,

P上C上代碱,

P上C下呼碱,

P下C上呼酸。

就这四句,打完收工,这是第一段口诀,够简单吧,应该不用怎么解释了,如果硬要解释的话,P是指pH值,C是指PaCO2,P下C下,指的是pH值和PaCO2的变化方向都是向下,死记硬背,记住结论就行,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:

例一:患者女性,有哮喘病史5年,本次主因“咳嗽、喘息急性发作2天”入院。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48,PaCO2:28mmHg,HCO3-:20mmol/L。

分析:“P上C下呼碱”:pH值是7.48,方向是↑,PaCO2是28mmHg,方向是↓,“P上C下:呼碱”。

例二:患者男性,49岁,有慢性饮酒病史,本次主因“恶心、呕吐、腹痛2天”入院。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25,PaCO2:9mmHg,HCO3-:4mmol/L,AG:46mmol/L。

分析:“P下C下代酸”:pH值是7.25,方向是↓,PaCO2是9mmHg,方向是↓,“P下C下:代酸”。

例一、二摘自[《速判血气分析结果的“独家秘笈”,无需任何公式!》,作者:王生成]

上述分析过程非常好理解,不多说了,下一站,走。

第四步:根据极限代偿公式判定原发异常后的代偿情况

这里遇到坑了,几乎没有不是在这里翻车的,所以,这里送上第二段口诀:

P同CC,CO2,

10和55,两不同。

P反CC,呼并代,

急性慢性看碳氢;

30,45,酸并碱,

12,18,碱并酸。

CC相反,性相反,

同一酸碱记分明。

一句一句来哈,大家多给点耐心,这些口诀解读起来非常烧脑,但逻辑一旦挼顺了,对它的信心一旦建立了,真应用起来,那是出奇的简单,相信我吧!

“P同CC,CO2”:翻译成白话,“同”是同向变化,意思就是pH和PaCO2、HCO3-三者变化方向都相同,要降都降,要升都升,这就分以下两种情况:

一、pH↓、PaCO2↓、HCO3-↓

前面说了,“P下C下代酸”,所以是代酸,在代酸的基础上,HCO3-也下降,是在“P下C下”的基础上又“P同CC”;

二、pH↑、PaCO2↑、HCO3-↑

同理,“P上C上代碱”,是代碱,在代碱基础上,HCO3-也升高,是在“P上C上”的基础上又“P同CC”。

那“CO2”啥意思呢:当“P同CC”的时侯,要看PaCO2。

那怎么看PaCO2呢,“10和55,两不同”:10和55是两个代偿极限值,如果PaCO2没有超出这两个代偿极限值,那说明只是在原有的代谢紊乱的基础上,产生了相应的代偿,还算是一个单纯的酸碱紊乱,而一旦PaCO2超出了代偿极限值,则说明存在“两不同”了,即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酸碱中毒了,“两不同”,就是指的不同性质的、不同酸碱中毒,好理解吧。

那代偿极限值为啥是10和55?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简单点说,这些代偿极限,本应该是借助图表而得出的,但由于图表需要精确绘制,又不方便携带,所以血气领域的大佬们就推导出代偿公式来,以方便随时可以拿来用,但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学者,在认知和推导上多少会有一点点差异,从而导致出现不同版本的代偿公式。咱先翻开统编教材诊断学第九版,打开第553页,看这么一个表,总得有个引以为标准的版本,就以这个为标准吧,表中的数据用口诀死记就行,毕竟是统编教材给的数据:

图片

图源:九版诊断学P553

“P同CC,CO2”,当P同CC的时侯,已经从上文知道了,要么“P下C下”,要么“P上C上”,肯定是代谢性的,故属于表中第三、第四种情况,这时进行下一步判断,就要看PaCO2了,也就是表中划圈的地方,看它们是否超出了表中10和55两个极限,是否存在“两不同”。

这里再分两种情况:

一、当pH↓、PaCO2↓、HCO3-↓时,“P下C下”且“P同CC”,所以是表中第三行,是代酸,这时看PaCO2:

图片

PaCO2的代偿下限是10,低于10,就说明有“两不同”,即在代酸的基础上,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酸碱中毒,那代酸的“两不同”是啥,是呼碱呗,即一旦PaCO2低于10,就说明是在代酸的基础上,合并了呼碱。

二、当pH↑、PaCO2↑、HCO3-↑时,“P上C上”且“P同CC”,是表中第四行,是代碱,这时看PaCO2:

图片

PaCO2的代偿上限是55,高于55,就说明在代碱的基础上,合并有代碱的“两不同”,也就是呼酸,就是代碱合并呼酸。

那如果没有超过这两个极限呢,那说明不存在“两不同”,那就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代酸/代碱。

上实例:

例二:患者男性,49岁,有慢性饮酒病史,本次主因“恶心、呕吐、腹痛2天”入院。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25,PaCO2:9mmHg,HCO3-:4mmol/L,AG:46mmol/L。

摘自[《速判血气分析结果的“独家秘笈”,无需任何公式!》,作者:王生成]

①“P下C下代酸”:pH值是7.25,方向是↓,PaCO2是9mmHg,方向是↓,“P下C下”:代酸。

②“P同CC,CO2”:pH值是7.25,方向是↓,PaCO2是9mmHg,方向是↓,HCO3-是4mmol/L,方向是↓,pH值和PaCO2、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同的,是“P同CC”,“P同CC”有两种情况,一是单纯的代酸,二是代酸合并呼碱(两不同),那是哪种情况呢?要看“CO2”是否超出代偿极限值。

③“10和55,两不同”:PaCO2是9mmHg,<10,超出了最低代偿极限值,所以,是代酸合并呼碱。

例三:患者男性,22岁,既往有糖尿病病史,发生了严重的呼吸道感染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19,PaCO2:15mmHg,HCO3-:6mmol/L,Na+:128mmol/L,K+:5.9mmol/L,Cl-:94mmol/L。

摘自[《协和医院的血气分析教学视频,原来看懂血气就这么简单!》,作者杜斌]

①“P下C下代酸”:pH值是7.19,方向是↓,PaCO2是15mmHg,方向是↓,“P下C下”:代酸。

②“P同CC,CO2”:pH值是7.19,方向是↓,PaCO2是15mmHg,方向是↓,HCO3-是6mmol/L,方向是↓,pH值和PaCO2、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同的,是“P同CC”,“P同CC”有两种情况,一是单纯的代酸,二是代酸合并呼碱(两不同),那是哪种情况呢?看“CO2”是否超出代偿极限值。

③“10和55,两不同”:PaCO2是15mmHg,>10,并未超出最低代偿极限值,所以,是单纯代酸,不合并呼碱。

例四:患者男性,32岁,有慢性饮酒病史,恶心、呕吐、腹痛3天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25,PaCO2:10mmHg,HCO3-:4mmol/L,Na+:132mmol/L,K+:3.9mmol/L,Cl-:82mmol/L。

摘自[《动脉血气分析,6步轻松搞定》,作者:王生成]

①“P下C下代酸”:pH值是7.25,方向是↓,PaCO2是10mmHg,方向是↓,“P下C下”:代酸。

②“P同CC,CO2”:pH值是7.25,方向是↓,PaCO2是10mmHg,方向是↓,HCO3-是4mmol/L,方向是↓,pH值和PaCO2、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同的,是“P同CC”,“P同CC”有两种情况,一是单纯的代酸,二是代酸合并呼碱(两不同),那是哪种情况呢?看“CO2”是否超出代偿极限值。

③“10和55,两不同”:PaCO2是10mmHg,=10??这下可麻烦了,可以大于10,可以小于10,但这等于10算几个意思,CPU直接干烧了。

其实也不用紧张,这时就只能用公式去算了,非得用公式算,上帝也帮不到了。

图片

图片

PaCO2=(1.5×[HCO3-])+8±2=(1.5×4)+8±2=12~16

PaCO2=10<12,超出了最低代偿极限值,所以,是代酸合并呼碱。

解析下一句,“P反CC,呼并代,急性慢性看碳氢”。

当pH和PaCO2、HCO3-变化方向相反,而PaCO2、HCO3-变化方向相同时,也就是“P反CC”时,就一定是呼吸性合并代谢性的酸碱紊乱,也就是“呼并代”,这又能分成以下两种情况:

一、pH↓、PaCO2↑、HCO3-↑:P下C上,P反CC;

二、pH↑、PaCO2↓、HCO3-↓:P上C下,P反CC。

在这两种情况下,就要“看HCO3-”了,HCO3-也有代偿极限,未超极限,说明是在原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,产生了相应的代偿,一旦超过极限,就不仅仅是代偿了,而是存在了“两不同”,所以说,在“P反CC”的时侯是否存在“两不同”,是要“看碳氢”的,这一点和“P同CC”时看“CO2”相对应。

接下来看“P反CC”的代偿极限,还是这个图:

图片

“P反CC”的代偿极限,分了四种情况:

30,45,酸并碱,

12,18,碱并酸。”

一、当pH↓、PaCO2↑、HCO3-↑时,“P下C上”,是呼酸,呼酸分两种:

(一)急性呼酸(下表中第一行中划圈的部分)

(二)慢性呼酸(下表中第二行中划框的部分)

图片

图片

急性呼酸时HCO3-的代偿上限是30,慢性呼酸时HCO3-的代偿上限是45,这就是“30,45,酸并碱”的内在逻辑。一旦HCO3-超出代偿极限,那就不是单纯的呼酸了,而一定是“呼并代”了,而且是“呼酸”的呼并代,是“呼酸”的“酸并碱”的呼并代,也就是“呼酸”并“代碱”。

二、当pH↑、PaCO2↓、HCO3-↓时,“P上C下”,是呼碱,呼碱分两种:

(一)急性呼碱(下表中第一行中划圈的部分)

(二)慢性呼碱(下表中第二行中划框的部分)

图片

急性呼碱时HCO3-的代偿下限是18,慢性呼碱时HCO3-的代偿下限是12,这就是“12,18,碱并酸”的内在逻辑。一旦HCO3-超出代偿极限,那就不是单纯的呼碱了,而一定是“呼并代”了,而且是“呼碱”的呼并代,是“呼碱”的“碱并酸”的呼并代,也就是“呼碱”并“代酸”。

头晕了没,脚麻了没,赶紧看例子吧,没有实例讲不清楚:

例一:患者女性,有哮喘病史5年,本次主因“咳嗽、喘息急性发作2天”入院。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48,PaCO2:28mmHg,HCO3-:20mmol/L。

摘自[《速判血气分析结果的“独家秘笈”,无需任何公式!》,作者:王生成]

①“P上C下呼碱”;pH值是7.48,方向是↑,PaCO2是28mmHg,方向是↓,“P上C下”:呼碱。

②“P反CC,呼并代”:pH值是7.48,方向是↑,PaCO2是28mmHg,方向是↓,HCO3-是20mmol/L,方向是↓,pH值和PaCO2、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,是“P反CC”,是“呼并代”,上面已经讲过,“P上C下”是呼碱,所以,接下来将要分析:呼碱是否合并代酸?

③“急性慢性看碳氢”:本例是呼碱,现在的问题是:它是单纯的呼碱,还是呼碱合并代酸?怎样去鉴别呢?“看HCO3-”。

④“12、18、碱并酸”:本例中HCO3-是20mmol/L,不但大于慢性呼碱的代偿极限12,也大于急性呼碱的代偿极限18,也就是说,本例中不存在呼并代,不存在合并代酸的情况,所以,它是一个单纯的呼碱。

例五:患者女性,25岁,既往有哮喘病史,现因哮喘发作入院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45,PaCO2:28mmHg,HCO3-:19mmol/L,Na+:139mmol/L,K+:3.6mmol/L,Cl-:106mmol/L。

摘自[《动脉血气分析,6步轻松搞定》,作者:王生成]

①“P上C下呼碱”;pH值是7.45,在正常范围内的上限,并没出了正常范围的圈,这……老不按套路出题,这下又该怎么办?

这里插播一段:根据刘又宁编写的《呼吸内科学高级教程》,pH<7.40,就是酸的方向;pH>7.40,就是碱的方向[2]。所以,pH值虽然在正常上限,但它大于7.40,方向就算是↑,PaCO2是28mmHg,方向是↓,“P上C下”:呼碱。

②“P反CC,呼并代”:pH值是7.45,方向是↑,PaCO2是28mmHg,方向是↓,HCO3-是19mmol/L,方向是↓,pH值和PaCO2、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,是“P反CC”,“P反CC”是“呼并代”,上面已经讲过,“P上C下”是呼碱,所以,接下来将要分析:呼碱是否合并代酸?

③“急性慢性看碳氢”:本例是呼碱,现在的问题是:它是单纯的呼碱,还是呼碱合并代酸?怎样去鉴别呢?“看HCO3-”。

④“12、18、碱并酸”:本例题目中讲的明白,患者是哮喘,是急性呼碱,急性呼碱看HCO3-,看它是否超过了公式中的急性代偿下限18,而题目中HCO3-是19mmol/L,并未超过,也就是说,本例中不存在合并代酸的情况,所以,它是一个单纯的呼碱。

例六:患者男性,21岁,既往患1型糖尿病,近一周来有咳嗽、咯痰、发热,自行停用胰岛素3天,现气促,呼吸频率约40次/分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52,PaCO2:13mmHg,HCO3-:11mmol/L,Na+:140mmol/L,K+:3.5mmol/L,Cl-:105mmol/L。

摘自[《动脉血气分析,6步轻松搞定》,作者:王生成]

①“P上C下呼碱”;pH值是7.52,方向是↑,PaCO2是13mmHg,方向是↓,“P上C下”:呼碱。

②“P反CC,呼并代”:pH值是7.52,方向是↑,PaCO2是13mmHg,方向是↓,HCO3-是11mmol/L,方向是↓,pH值和PaCO2、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,是“P反CC”,“P反CC”是“呼并代”,上面已经讲过,“P上C下”是呼碱,所以,接下来将要分析:呼碱是否合并代酸?

③“急性慢性看碳氢”:本例是呼碱,现在的问题是:它是单纯的呼碱,还是呼碱合并代酸?怎样去鉴别呢?“看HCO3-”。

④“12、18、碱并酸”:本例题目中讲的明白,患者是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,是急性呼碱,急性呼碱看HCO3-,看它是否超过了公式中的急性代偿下限12,而题目中HCO3-是11mmol/L,超过了急性代偿下限12,也就是说,本例中存在合并代酸的情况,所以,它是一个呼碱合并代酸。

第四步还有最后一句了:“CC相反,性相反,同一酸碱记分明”。

“CC相反”:分两种情况:

一、pH↑、PaCO2↓、HCO3-↑:“P上C下”,是呼碱,在“P上C下”的基础上,“CC相反”,也就是PaCO2和HCO3-的方向相反;

二、pH↓、PaCO2↑、HCO3-↓:“P下C上”,是呼酸,在“P下C上”的基础上,“CC相反”,也就是PaCO2和HCO3-的方向相反。

然后,因为“CC相反”,所以“性相反”,“性相反”指的是“呼吸性”合并它的反方向→“代谢性”,上面两种情况分别是呼碱和呼酸,那“性相反”就是在“呼碱”或者“呼酸”的基础上,再合并代谢性的酸碱紊乱。

那合并啥样的代谢性紊乱呢?“同一酸碱记分明”,即合并同一酸碱的代谢性紊乱,所以第一种情况,是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,都是碱中毒,是同一酸碱的紊乱,第二种情况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,都是酸中毒,也是同一酸碱的紊乱。也就是以下这两个结论:

一、pH↑、PaCO2↓、HCO3-↑:呼碱合并代碱;

二、pH↓、PaCO2↑、HCO3-↓:呼酸合并代酸。

口诀能不能打,要打过才知道,来,继续上病例,再打打看:

例七:患者女性,47岁,主因“大量饮酒后恶心、呕吐和发热”而入院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15,PaCO2:49mmHg,HCO3-:18mmol/L,Na+:140mmol/L,K+:2.9mmol/L,Cl-:96mmol/L。

摘自[《协和医院的血气分析教学视频,原来看懂血气就这么简单!》,作者杜斌]

①“P下C上呼酸”;pH值是7.15,方向是↓,PaCO2是49mmHg,方向是↑,“P下C上”:呼酸。

②“CC相反,性相反”:PaCO2是49mmHg,方向是↑,HCO3-是18mmol/L,方向是↓,PaCO2和HCO3-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,也就是“CC相反”,而原发是呼酸,是呼吸性的,所以是存在“呼吸性”的“性相反”,也就是合并代谢性的酸碱紊乱。

③那到底存在代谢性的啥呢?“同一酸碱记分明”,所以,存在代谢性的酸中毒。

结论:呼酸合并代酸

第五步:计算阴离子间隙,了解有无高AG代酸。

现在很多医院的血气分析报告单里,本身就有AG这个指标,已经不需要再去计算了,但咱要知道怎么算,毕竟还要应付各级各类考试,送上第三段口诀,这段口诀比较简单,就一句:

大于16高AG,血钠减氯减碳氢

很多小伙伴表示,前面四步,用点心都能看懂,但一到第五步、第六步,就晕菜了,无论如何那是看不懂了,啥是个AG,高AG又是什么意思,我们为啥要去计算它是否高AG呢?还有那个潜在HCO3-,那又是个什么鬼?为此翻看了不少相关解读文章,但看了基本和没看一样,很是头疼。

AG和潜在HCO3-这两个概念,展开了说非常抽象,非常烦索,碍于篇幅有限,读者可以移步去看笔者的另外两篇文章《详解AG和潜在HCO3-上篇》、《详解AG和潜在HCO3-下篇》,里面有详细解读,这里就不作过多解释了,捞干的简单说一下。

代酸分两种:

一、高AG代酸:

高AG代酸是因各种病因,比如休克、酮症、肾衰等,导致体内固定酸(乳酸、酮酸、磷酸、硫酸)增多,消耗了自身缓冲系统里的HCO3-,从而导致的代酸。这种代酸的根本原因是固定酸增多了,所以治疗上重在纠正循环障碍、改善组织灌注、促进固定酸代谢,对于这种代酸,静脉补碱不是一个正确的策略,因为静脉补碱,并不能减少已经增多的固定酸。

二、正常AG代酸(又叫高氯性代酸)

正常AG代酸,主要是消化道直接丢失(如胆瘘、肠瘘、严重腹泻)、以及肾小管重吸收HCO3-减少(如肾小管酸中毒、大剂量乙酰唑胺)等原因,所导致的,对于这种因HCO3-缺失过多而发生的代酸,治疗上可以酌情给予补碱,即适量输注NaHCO3溶液,从而达到纠酸的目的。

综上,辨识这两种代酸,对于分析病因,寻找疾病本质,以及制定治疗方案,都有着重要的意义,所以,碰到判定结果存在代酸,我们就应该进行这一步分析。

口诀本身非常简单,上个例子练练手:

例七:患者女性,47岁,主因“大量饮酒后恶心、呕吐和发热”而入院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15,PaCO2:49mmHg,HCO3-:18mmol/L,

Na+:140mmol/L,K+:2.9mmol/L,Cl-:96mmol/L。

摘自[《协和医院的血气分析教学视频,原来看懂血气就这么简单!》,作者杜斌]

这个例子刚才分析过了,结论:呼酸合并代酸,现在我们来算一下它的AG:

口诀是什么来着?“大于16高AG,血钠减氯减碳氢”。

AG=Na+-Cl--HCO3-=140-96-18=26>16

所以,进一步的结论:这是一个呼酸合并代酸,并且存在着高AG代酸。

这里再把话题往深里拓展一下,提两个灵魂问题:

第一个问题:高AG代酸的标准,到底是多少??

图片

图片

上图截自“十三五规划教材”第九版《病理生理学》P52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上图截自“十三五规划教材”第九版《内科学》P778

图片

上图截自“十三五规划教材”第九版《诊断学》P549

综上,这么多的标准,你觉得应该按哪个来?翻看现今各路网文,那真是以几为标准的都有,10、12、14、16,可以说乱相丛生,甚至有学界的大佬直言,这个标准选12还是14,都可以,听了简直震碎三观,同志们啊,你们几不几道,这个标准是关系到我们去判定病人是否存在高AG代酸的,是关乎病因分析和治疗决策的,是最最重要,含糊不得的。笔者在本文中,取16这个学界认同度比较高的值做为AG的上限标准,为什么选16,几句话讲不清,本文重点介绍口诀,就不展开讨论了,以后开篇另讲。

第二个问题:大于16,就一定存在高AG代酸吗?

按很多“血气分析六步法”的文章,到这步一算,AG>16了,那就得出一个结论:存在高AG代酸,但笔者认为,这是很不严谨的,“十三五规划教材”第九版《诊断学》已经指出来了,AG在17-19mmol/L之间时,只有20%是高AG代酸,解读这个问题无比重要,但又非常复杂,这里先提上一嘴,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自己先思索一下,且待以后开篇,再浓墨重笔讨论。

第六步:计算潜在HCO3-,判定有无三重酸碱失衡

关于潜在HCO3-的本质意义,小伙伴们可以去看《详解AG和潜在HCO3-下篇》,里面给出了详细的白话版解读,这里还是简单先说一下:

假设经过计算,发现AG增高了,就提示体内可能存在了固定酸增多的病理改变,我们把AG增高的那个部分(即固定酸增多的那个部分),称为△AG。

固定酸的增多,必然伴随着缓冲系统里HCO3-的消耗[3],也就是说,假如没有这个高AG代酸,机体本身应该有的HCO3-,比血气实际测得的HCO3-,是要大一些的,这个“机体本身应该有的HCO3-”,就是“潜在HCO3-”。

潜在HCO3-比血气实测的HCO3-大一些不打紧,但如果算出潜在HCO3-,仔细一看,发现它不仅比实测HCO3-大,它甚至还大过了HCO3-的正常范围呢,那问题就大了,因为那说明:机体原本存在着一个原发的代碱,而这个原发的代碱,就因为高AG代酸的存在,消耗掉了一部分HCO3-,结果被生生地掩盖掉了!所以,费劲巴拉地算这个潜在HCO3-,就是为了去发掘这个可能被高AG代酸所掩盖掉的原发的代碱!这,就是最初提出潜在HCO3-这个概念的本来意义。

那潜在HCO3-该怎么计算呢?可以这样理解:固定酸增多了多少H+,对应就消耗掉多少缓冲HCO3-,也就是说,潜在HCO3-=实测HCO3-+△AG。

借助数学公式推导一下:

①△AG=AG-16=Na+-Cl--实测HCO3--16

②潜在HCO3--=实测HCO3-+△AG=实测HCO3-+(AG-16)=实测HCO3-+Na+-Cl--实测HCO3--16=Na+-Cl--16

好,计算潜在碳氢的口诀出来了:

血钠减氯减16,不能大于27

上实例,还讲上面那个例子:

例七:患者女性,47岁,主因“大量饮酒后恶心、呕吐和发热”而入院,检验结果如下:

pH:7.15,PaCO2:49mmHg,HCO3-:18mmol/L,Na+:140mmol/L,K+:2.9mmol/L,Cl-:96mmol/L。

摘自[《协和医院的血气分析教学视频,原来看懂血气就这么简单!》,作者杜斌]

潜在HCO3-=Na+-Cl--16=28>27,所以,除了之前分析过的,它是一个呼酸合并代酸、并且存在着高AG代酸,除此以外,它还因为高AG代酸的存在,而掩盖了一个原发存在的代碱!

最终结论(原文结论):该患者最大的可能是酒精性酮症酸中毒,另外一个是酮症酸中毒,但血糖96在正常范围内,不大可能。该患者是三重酸碱平衡紊乱,嗜酒导致酒精性酮症酸中毒,呕吐导致代谢性碱中毒,和肺炎导致呼吸性酸中毒。

好了,我的文章写完了,这四段口诀,可以帮着迅速判定酸碱失衡的类型,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。

但最后我想说的是:这个口诀是按照现今网上广为流传的六步分析法所总结出来的,那它真的完美吗,如前所述,AG大于16,并不一定代表它存在高AG代酸,更为要命的是,潜在HCO3-的计算,又是否就那样合理?在本世纪初,潜在HCO3-这个概念曾引起过学界的讨论,云南的周寿生老师、河南的吴昊老师等,都对此做过极其精彩的剖析,但很可惜,血气分析第五步、第六步这种苦寒之地,写出的文章少有人看,于是乎,随着公众号的流行,一个存在着明显疏漏的六步法,就这样广为流传转载,并且大行其道了,正是这么一个严重有问题的后两步,却一直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和各级考试,唉,这让我们情何以堪......?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钱桂生.动脉血气分析的判断.中华肺部疾病杂志(电子版).2008,1(2):173-178.

[2]孙丹雄.血气分析升级版:如何精确、专业地分析酸碱紊乱(公众号文章).

[3]周寿生.改进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判断方法.临床肺科杂志.2008,13(6):719-720.

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,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。欢迎您的加入,与大咖对话,分享经验和见解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【原创玄幻小说】道在虚无间——时空混化,不学而知
下一篇:没有了
    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官方吉林快三软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